大众生活网517日讯    近日,微信、抖音、淘宝、快手四大平台密集发布公告,针对微短剧领域存在的低俗化、价值观偏差等问题展开集中治理。4月以来,四大平台累计拦截下架违规微短剧超368部,其中抖音223部、淘宝45部、快手近百部,微信通过前置审核拦截多批次违规内容。

  《2024年微短剧行业白皮书》显示,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4亿元,微短剧市场规模首次超过电影票房规模。在这一背景下,平台集体下架违规剧目的“雷霆行动”,不仅是行业治理的必要之举,更是一场关乎数字文明未来的价值与流量之战。微短剧产业必须突破“短平快”的粗放式发展,从低俗流量的竞逐中突围,找到社会责任与传播效益的共赢模式,在价值、审美与流量彼此赋能、相互成全的良性闭环中,不断地涵养自身、建设自身、提升自身。如此,艺术才见真善美,行业方能长久。

  在一些被下架的微短剧中,部分作品以暴力与拜金为噱头,通过猎奇叙事刺激感官,快速获取流量。长此以往,必然会加速解构观众的审美能力。一些创作者沉迷于“七秒定生死”的流量密码,将人性简化为标签,把生活异化为猎奇。这种创作惰性不仅违背了艺术规律,更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背道而驰。

  事实上,微短剧并非天然与深度绝缘,其“直给”特质,本应被重新诠释为精准的艺术表达,而非简单粗鄙的感官刺激。好的短剧作品,可以在极短时长内传达情感与思想,是对创作者叙事能力的严苛考验,也是一种可能重塑大众文化品位的媒介实验。目前,中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接近6亿,越来越多的人看微短剧,恰恰说明观众对优质内容有着巨大需求。面对这个数字时代的“文化蓝海”,创作者更应如打磨钻石般精雕剧本,在寸幅之间展现人性的光芒,以微小叙事撼动人心。

  今年3月,有关部门发布行业管理提示,对微短剧创作普遍追求“爽感”的趣味,提出“爽而有度”的要求,为微短剧内容创新划定了合理边界。同时,技术手段也为守护清朗空间提供了正向力量。在抖音单月拦截223部违规剧的背后,是平台审核机制与内容产能之间的速度博弈。应当提醒的是,机器算法永远无法取代人文判断,平台应组建兼具艺术素养与技术背景的“人机协同”审核团队,为微短剧注入“科技向善”的价值基因。

  当下,微短剧既要警惕“娱乐至死”的陷阱,也要珍视这个时代赐予的文化创新机遇。让科技有人文温度,让“流量向善”,让价值、审美与流量彼此赋能。唯有如此,微短剧才能突破“文化奶茶”的局限,绽放属于这个时代的独特精彩。 

(编辑:王垚)

本文转自中国文艺网

大众生活网责任编辑欧阳志文   责任校对 林立